三国:谋定天下精锐兵种怎么玩 三国:谋定天下精锐兵种玩法介绍
三国谋定天下是一款多职业战争策略手游,但是由于还有很多玩家不知道精锐兵种怎么玩,下面1912yx小编就为小伙伴们带来三国:谋定天下精锐兵种玩法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使用规则
当天下大势达到“群雄并起”时,主公可从“势力奖赏中获取精锐兵特;队伍武将等级达到30级时即可使用。
二、精锐兵种效果
1、精锐兵种一共分为四大类:丹阳精兵、西凉铁骑、无当飞军、青州精兵。每个精锐兵种都会有不同的兵种特性和兵种专精。
2、丹阳精兵
兵种特性:部队中3人全为盾兵时,我军全休指挥战法伤害提升10%。
兵种专精:重振旗鼓部队中3人全为盾兵时,战斗前3回合,我军全体每受到3次伤害,恢复自身兵力《治疗率50%,受统率影响)。
兵种解读:丹阳精兵适配的武将为指挥类战法武将,且最好是统率较高的武将,这样既可以获得额外塔伤,也能完美过渡战斗内的前期(即前3回合)。
例如董卓就是统率较高的指挥类战法武将 (搭配其战法);涉及到转兵种问题,比如袁绍、姜维、诸葛亮等,均是指挥类战法,且自与统密不低;原兵和例如袁术结合其战法,也完美适配此精锐兵种。
适配的武将:董卓、姜维、袁绍、诸商亮、袁术等。

3、西凉铁骑
兵种特性:部队中3人全为骑兵时,我军全体会心伤害提升12%。
兵种专精:决胜千里部队中3人全为骑兵时,战斗前3回合,我军全体每回合首次非普通攻击的兵刃伤害额外提升50%会心几率。
兵种解读:西凉铁骑适配的武将为与爆发兵刃伤害挂钩的武将,且最好是搭配单段兵刃伤害,这样搭配兵种专精提供的会心摄率可以在战斗前期造成高数会心伤害。
例如马超就是战法与“会心”挂的的兵刃伤害武将;涉及到转兵种问题,比如夏侯谢(其金书)、乐进《辅助)二者自身先攻不低,能够打出一定的先手忧势;原兵种例如马云禄、吕布、马腾等,结合其战法,也完美适配此精锐兵种。
适配的武将:马超、夏侯渊、乐进、吕布、马云禄、马腾。
4、无当飞军
兵种特性:部队中3人全为弓兵时,我军全体对持有异常状态敌人造成的谋略伤害提升5%。
兵种专精:声东击西
部队中3人全为弓兵时,我军全队每累积造成8次异常状态,使智力最高单体对敌军的机两人造成90%谋路伤害。
兵种解读:无当飞军适配的武将为与造成异常状态挂钩的武将。《注;异常包括火攻、风暴、畏惧、妖术、洪水.震慑、缴、技穷、混乱、讽、虚弱、断粮12种)。
例如陆逊、荷攸就是战法与异常状态直接挂钩的武将;涉及到转兵种问题,比如鲁肃,也是战法与异常状态直接挂钩;原兵种例如于言、贾讯、小乔等,结合其自身战法也完美适配此精锐兵种;
周瑜是在其中唯一特殊的一一他可以依靠友军施加异常状态启动,同时他也迫配兵种专精。
适配的武将:陆逊、苟攸、鲁肃、于吉、要讯、小乔、周瑜等。
5、青州精兵
兵种特性:部队中3人全为兵时,我军全体普通攻击时有55%概率提升30%伤害。
兵种专精:同仇敌忾
部队中3人全为兵时,我军全体受到超过8%最大兵力的伤害时,有50%概率免疫,每个武将最多触发1次。
兵种解读:青州精兵适配的武将为与高频普通攻击挂钩的武将,通过多次触发普通攻击,来保证自身增伤buff。
例如典韦,就是利用普通攻击 (即反击) 来进行高频输出的武将;涉及到转兵种问题,比如吕布、甘宁,也为高频普通攻击的武将;原兵种例如许褚《自身战法)、王异(携带“运智铺谋”战法) 等,结合适配战法,也可完美适配此精锐兵种;
周瑜是在其中唯一特殊的一一他可以依靠友军施加异常状态启动,同时他也适配兵种专精。
适配的武将:典韦、吕布、甘宁、许堵、王异等。
以上就是三国:谋定天下精锐兵种玩法介绍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小伙伴们哦,更多网游攻略尽在1912yx!
最后,欢迎各位玩家加入我们的游戏服务群(群号:486749161),本群为大家提供【页游折扣福利】【手游折扣福利】【H5游戏折扣福利】,私聊群主即可为您服务。PS:点击可以一键加群
 
 
	 九州飞凰录(h5)
九州飞凰录(h5) 灵武世界(h5)
灵武世界(h5) 主公别闹(h5)
主公别闹(h5) 屠龙圣域(h5)
屠龙圣域(h5) 仙剑奇侠传(h5)
仙剑奇侠传(h5) 四圣封神(h5)
四圣封神(h5) 维京传奇(h5)
维京传奇(h5) 尊龙(h5)
尊龙(h5) 暗黑封魔录0.1折(h5)
暗黑封魔录0.1折(h5) 魔魂之刃(h5)
魔魂之刃(h5) 玄武传奇(h5)
玄武传奇(h5) 斗罗大陆(h5)
斗罗大陆(h5) 
								 
								 
								 
								 
								 
								 
								 
								
 
					 
					 备案图标
                        备案图标 不良信息
                        不良信息 互联网文化
                        互联网文化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606号
                        苏公网安备32070502010606号